一年一度的苹果Apple亲情营销大片,今年在周迅主演的《女儿》中拉开帷幕。
这些年,Apple为了迎合中国用户,取材中国平凡的人、挖掘平凡的事、通过春节讲述温情故事,每一次都戳动泪点,成为每年底网络热门事件。
从《三分钟》到《一个桶》再到《女儿》,还是一样的套路,没有过多的悬念、反转,而是顺着故事一路讲下去。短片里没有任何产品信息,却通过广泛的网络热度,曝光幕后产品。
这些招式,Apple可谓炉火纯青。
今年Apple更是邀请了2019奥斯卡金球奖提名导演西奥多·梅尔菲,通过3个不同年龄、不同视角、不同认知的女性,为了打破了世俗观念,从幼稚到成长、从反对到包容、从堵气到释怀,因为爱,最终完成了三代人的亲情和解与回归
01
“ 前期策划“
影片来源真实故事,一位单身母亲,常年带着幼小的女儿跑出租,历经社会、世俗的冷嘲热讽,依旧保持乐观,获得了不一样的人生。
所以在拍摄之前,已经有了清晰的故事梗概,编剧和导演又完善了故事的逻辑,要做的每一项工作,都是有备而来,哪怕用的iPhone,也不是随便开拍。
场景作为叙事元素,具有很强的讲故事能力,每个城市都有独自的个性。
近年来,重庆作为外景出现在各电影中的情况已经是屡见不鲜,导演偏爱不无道理。
云雾缭绕的重庆像跨不过的沟鸿,可以让故事扑朔迷离,增加剧中人物的情感纠缠和戏剧冲突;云开雾散的重庆又充满了烟火气息,江边的吊脚楼让人不禁回忆从前,盘旋立交桥、过江的缆车、错落有致的山城地貌也为构图增加了更多的美术创作空间。山水的交融更是暗示了剧情的相互拉扯,
02
“ 中期拍摄“
服 装&化 装
《女儿》中,周迅的服装略带质朴,两件外衣套穿刻画了一个单身女人,自力更生、能屈能伸、为了生活需要从母亲和出租车司机角色切换,那种纯粹、干练的形象,彰显了和世俗抗争的决心。
然而
多少影视制作机构根本不会考虑服化道的,无论什么人设、什么背景、什么故事,无论男女性别,冬天一件羽绒服就开干。
服化道没做好,观众会瞬间出戏,大大影响影片的叙事能力。



不同的服装可以表现不同的人物状态,周迅在出租车和家里服装的切换,瞬间让我们感受到,她还是一个充满爱的母亲。
化装造型上,从周迅学生时代的休闲衫、发型到离家出走后的素颜中长发,无一不展现了不惧世事的态度。

小女孩从小到大,对世界的认知来源于周迅给的纸筒,通过它看车窗外的世界,是干净的,纯洁的,看到了男女老少,看到了失落和开心,镶嵌了闪光纸的内壁像万花筒一样,充满了美好与善良。
万花筒在故事的发展上,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,女儿帮助周迅寻找乘客,带着女儿开出租,也成了可以的事情。
小的出租车模型也成了女儿手中的的玩具,透过她的望远镜聚焦在上面,出租车翻过山河湖海,见闻百态人生。
《女儿》的三个人各自都是母女关系,在母亲的角色上,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倾注着爱。
灯光
灯光上,整片室外日戏较多,为了还原真实自然的状态,没有过多使用照明工具,而是用了一些反光板、米菠萝、柔光布进行光线的控制。
雨夜的戏,通过大功率镝灯营造夜晚的冰冷,同时用色灯模拟窗外的霓虹和指示灯,灯暖的对比折射故事的冲突,车内温暖的场景犹如一道墙,隔绝了外界的冰凉,故事在这个场景到达了高潮,最终是亲情的和解、回归。
有很多东西在经过时间洗礼后,会变得发黄,这恰如新书变旧书,每一页都写满了夜色下的挑灯夜战。又如新照变旧照,是时光的走走停停,是人生的起伏不定,之所以人喜欢回忆,就是因为那些曾经的遗憾、取舍、抉择、错过都在这泛黄的故事里。
摄影
由于采用了iPhone拍摄,毕竟不是专业摄像机,景深、光圈等参数不能灵活调整,所以需要在摄影视角上做文章,影片里运用了iPhone 11 Pro的大广角优势,放置车轮、工具箱、反光镜上获得最大的透视效果,然观众眼前一亮。
道具
03
后期制作
包装
有内容的影片,不需要过多包装,不需要酷炫叼咋天的转场